#這週疫情帶給你什麼改變
.
上個週末還在山上,沒想過隔天會收到升三級的消息,以及下山得面對更嚴格的防疫生活。有人無奈暫時失業了,有人居家上班,星期一都得接受新的生活。平時傍晚兼差的義麵店果然生意一落千丈,當天下班後收到老闆(同時也是我姐夫)的訊息說可能會有減班調整。我回說:「OK,完全配合。」若是在體制嚴格的大公司,我大概不會輕易妥協,但因為是自己人,很容易就能共體時艱。
.
正好我的手腕不太舒服,約莫一個多月前做肌力訓練受了傷,之前沒有好好休息,課照上,山照爬,羽球照打,受傷的部位不僅沒有好,反而更嚴重。如果沒有一個強制力約束,我大概會繼續亂搞,但疫情來了,運動中心關閉,郊山也不適合去,客人都改外帶所以不用端很重的盤子、用力洗碗,手因此得以暫時休息,也算是因禍得福吧?(可以這樣說嗎?)於是我乖乖去看了復健科,照超音波,醫生說韌帶內有一些撕裂傷,沒想到這麼嚴重。
.
以為會暫時停擺的生活,卻用另一個形式忙了起來。姊姊因為保姆無法托嬰只好待在家照顧小孩,我只好替代她上白天的班。發現這個社會如果有什麼東西鬆動,就會出現一個 cover 一個的情況,每個人的位置會因此往某個方向移動一點,而且必須很快地適應那個崗位。這幾天快要變成外送專員,穿梭天母的大街小巷送餐,外送的節奏很快、很緊張,我幾乎可以理解為何復胖達和吳柏毅要在街上飆車,因為我也經常和時間賽跑到心跳加速。我遇過防護帽的客人,也遇過特地把錢包在衛生紙裡面的客人。有些人變得非常神經質,害我覺得自己好像犯了什麼錯似的,不太敢靠近對方。
.
其實對於防疫這件事,我一直抱持著有信心但嚴肅的態度。所以當有些客人進店外帶,murmur只是取個餐還要實聯制?我會非常堅定地要對方配合。理由是這不只保護店家,也保護消費者,甚至是整個社會。一週下來疫情沒有明顯趨緩,限制越來越嚴格,全台升三級的隔天,我特地騎車繞到附近的夜市,好像真的比平常冷清,許多店家乾脆一路休到 28 日,反正不開比開損失更少。繞著繞著,我竟突然覺得,人少的夜市也蠻好的,疫情是不是在提醒大家該休息一下,該重新思考一下生活,該趁這個突如其來的空檔做一些平常不做的事(雖然可以做的事變得很少)。這樣想想其實疫情也沒那麼糟,就好像小時候颱風夜停電一樣,雖然心慌慌,但好像在黑暗中看到什麼不一樣的東西。
.
當然再怎麼樣疫情都不是好事,只是試著換個角度讓心情舒服一點,還是希望它趕快過去。這個週末拜託大家能多宅就多宅吧,在家當個廢物一直睡覺或追劇都沒關係。或許無法很快回到本來的生活,但我們可以一邊適應一邊期許,總會過去。
.
各位都還好嗎?疫情帶給你什麼改變?
.